codecamp

Go语言 内存模型

内存模型是非常重要的,理解Go的内存模型会就可以明白很多奇怪的竞态条件问题,"The Go Memory Model"的原文在这里,读个四五遍也不算多。

这里并不是要翻译这篇文章,英文原文是精确的,但读起来却很晦涩,尤其是happens-before的概念本身就是不好理解的,很容易跟时序问题混淆。大多数读者第一遍读Go的内存模型时基本上看不懂它在说什么。所以我要做的事情用不怎么精确但相对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。

先用一句话总结,Go的内存模型描述的是"在一个groutine中对变量进行读操作能够侦测到在其他goroutine中对该变量的写操作"的条件。

内存模型相关bug一例

为了证明这个重要性,先看一个例子。下面一小段代码:

package main

import (
  "sync"
  "time"
)

func main() {
  var wg sync.WaitGroup
  var count int
  var ch = make(chan bool, 1)
  for i := 0; i < 10; i++ {
    wg.Add(1)
    go func() {
      ch <- true
      count++
      time.Sleep(time.Millisecond)
      count--
      <-ch
      wg.Done()
    }()
  }
  wg.Wait()
}

以上代码有没有什么问题?这里把buffered channel作为semaphore来使用,表面上看最多允许一个goroutine对count进行++和--,但其实这里是有bug的。根据Go语言的内存模型,对count变量的访问并没有形成临界区。编译时开启竞态检测可以看到这段代码有问题:

go run -race test.go

编译器可以检测到16和18行是存在竞态条件的,也就是count并没像我们想要的那样在临界区执行。继续往下看,读完这一节,回头再来看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里有bug了。

happens-before

happens-before是一个术语,并不仅仅是Go语言才有的。简单的说,通常的定义如下:

假设A和B表示一个多线程的程序执行的两个操作。如果A happens-before B,那么A操作对内存的影响 将对执行B的线程(且执行B之前)可见。

无论使用哪种编程语言,有一点是相同的:如果操作A和B在相同的线程中执行,并且A操作的声明在B之前,那么A happens-before B。

int A, B;
void foo()
{
  // This store to A ...
  A = 5;
  // ... effectively becomes visible before the following loads. Duh!
  B = A * A;
}

还有一点是,在每门语言中,无论你使用那种方式获得,happens-before关系都是可传递的:如果A happens-before B,同时B happens-before C,那么A happens-before C。当这些关系发生在不同的线程中,传递性将变得非常有用。

刚接触这个术语的人总是容易误解,这里必须澄清的是,happens-before并不是指时序关系,并不是说A happens-before B就表示操作A在操作B之前发生。它就是一个术语,就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一样。具体地说:

  1. A happens-before B并不意味着A在B之前发生。
  2. A在B之前发生并不意味着A happens-before B。

这两个陈述看似矛盾,其实并不是。如果你觉得很困惑,可以多读几篇它的定义。后面我会试着解释这点。记住,happens-before 是一系列语言规范中定义的操作间的关系。它和时间的概念独立。这和我们通常说”A在B之前发生”时表达的真实世界中事件的时间顺序不同。

A happens-before B并不意味着A在B之前发生

这里有个例子,其中的操作具有happens-before关系,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是按照那个顺序发生的。下面的代码执行了(1)对A的赋值,紧接着是(2)对B的赋值。

int A = 0;
int B = 0;
void main()
{
    A = B + 1; // (1)
    B = 1; // (2)
}

根据前面说明的规则,(1) happens-before (2)。但是,如果我们使用gcc -O2编译这个代码,编译器将产生一些指令重排序。有可能执行顺序是这样子的:

将B的值取到寄存器
将B赋值为1
将寄存器值加1后赋值给A

也就是到第二条机器指令(对B的赋值)完成时,对A的赋值还没有完成。换句话说,(1)并没有在(2)之前发生!

那么,这里违反了happens-before关系了吗?让我们来分析下,根据定义,操作(1)对内存的影响必须在操作(2)执行之前对其可见。换句话说,对A的赋值必须有机会对B的赋值有影响.

但是在这个例子中,对A的赋值其实并没有对B的赋值有影响。即便(1)的影响真的可见,(2)的行为还是一样。所以,这并不能算是违背happens-before规则。

A在B之前发生并不意味着A happens-before B

下面这个例子中,所有的操作按照指定的顺序发生,但是并能不构成happens-before 关系。假设一个线程调用pulishMessage,同时,另一个线程调用consumeMessage。 由于我们并行的操作共享变量,为了简单,我们假设所有对int类型的变量的操作都是原子的。

int isReady = 0;
int answer = 0;
void publishMessage()
{
  answer = 42; // (1)
  isReady = 1; // (2)
}
void consumeMessage()
{
  if (isReady) // (3) <-- Let's suppose this line reads 1
  printf("%d\n", answer); // (4)
}

根据程序的顺序,在(1)和(2)之间存在happens-before 关系,同时在(3)和(4)之间也存在happens-before关系。

除此之外,我们假设在运行时,isReady读到1(是由另一个线程在(2)中赋的值)。在这中情形下,我们可知(2)一定在(3)之前发生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(2)和(3)之间存在happens-before 关系!

happens-before 关系只在语言标准中定义的地方存在,这里并没有相关的规则说明(2)和(3)之间存在happens-before关系,即便(3)读到了(2)赋的值。

还有,由于(2)和(3)之间,(1)和(4)之间都不存在happens-before关系,那么(1)和(4)的内存交互也可能被重排序 (要不然来自编译器的指令重排序,要不然来自处理器自身的内存重排序)。那样的话,即使(3)读到1,(4)也会打印出“0“。

Go关于同步的规则

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"The Go Memory Model"中关于happens-before的部分。

如果满足下面条件,对变量v的读操作r可以侦测到对变量v的写操作w:

  1. r does not happen before w.
  2. There is no other write w to v that happens after w but before r.

为了保证对变量v的读操作r可以侦测到某个对v的写操作w,必须确保w是r可以侦测到的唯一的写操作。也就是说当满足下面条件时可以保证读操作r能侦测到写操作w:

  1. w happens-before r.
  2. Any other write to the shared variable v either happens-before w or after r.

关于channel的happens-before在Go的内存模型中提到了三种情况:

  1. 对一个channel的发送操作 happens-before 相应channel的接收操作完成
  2. 关闭一个channel happens-before 从该Channel接收到最后的返回值0
  3. 不带缓冲的channel的接收操作 happens-before 相应channel的发送操作完成

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:

var c = make(chan int, 10)
var a string
func f() {
    a = "hello, world"  // (1)
    c <- 0  // (2)
}
func main() {
    go f()
    <-c   // (3)
    print(a)  // (4)
}

上述代码可以确保输出"hello, world",因为(1) happens-before (2),(4) happens-after (3),再根据上面的第一条规则(2)是 happens-before (3)的,最后根据happens-before的可传递性,于是有(1) happens-before (4),也就是a = "hello, world" happens-before print(a)。

再看另一个例子:

var c = make(chan int)
var a string
func f() {
    a = "hello, world"  // (1)
    <-c   // (2)
}
func main() {
    go f()
    c <- 0  // (3)
    print(a)  // (4)
}

根据上面的第三条规则(2) happens-before (3),最终可以保证(1) happens-before (4)。

如果我把上面的代码稍微改一点点,将c变为一个带缓存的channel,则print(a)打印的结果不能够保证是"hello world"。

var c = make(chan int, 1)
var a string
func f() {
    a = "hello, world"  // (1)
    <-c   // (2)
}
func main() {
    go f()
    c <- 0  // (3)
    print(a)  // (4)
}

因为这里不再有任何同步保证,使得(2) happens-before (3)。可以回头分析一下本节最前面的例子,也是没有保证happens-before条件。

links

  • 目录
  • 上一节: [杂项]
  • 下一节: [pprof]


Go语言 C调用Go
Go语言 pprof
温馨提示
下载编程狮App,免费阅读超1000+编程语言教程
取消
确定
目录

Go语言 网络模块

关闭

MIP.setData({ 'pageTheme' : getCookie('pageTheme') || {'day':true, 'night':false}, 'pageFontSize' : getCookie('pageFontSize') || 20 }); MIP.watch('pageTheme', function(newValue){ setCookie('pageTheme', JSON.stringify(newValue)) }); MIP.watch('pageFontSize', function(newValue){ setCookie('pageFontSize', newValue) }); function setCookie(name, value){ var days = 1; var exp = new Date(); exp.setTime(exp.getTime() + days*24*60*60*1000); document.cookie = name + '=' + value + ';expires=' + exp.toUTCString(); } function getCookie(name){ var reg = new RegExp('(^| )' + name + '=([^;]*)(;|$)'); return document.cookie.match(reg) ? JSON.parse(document.cookie.match(reg)[2]) : null;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