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++图的遍历
图 9-10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步骤树代表的是“一对多”的关系,而图则具有更高的自由度,可以表示任意的“多对多”关系。因此,我们可以把树看作是图的一种特例。显然,树的遍历操作也是图的遍历操作的一种特例.
图和树都都需要应用搜索算法来实现遍历操作。图的遍历方式可分为两种:「广度优先遍历 breadth-first traversal」和「深度优先遍历 depth-first traversal」。它们也常被称为「广度优先搜索 breadth-first search」和「深度优先搜索 depth-first search」,简称 BFS 和 DFS 。
广度优先遍历
广度优先遍历是一种由近及远的遍历方式,从某个节点出发,始终优先访问距离最近的顶点,并一层层向外扩张。如图 9-9 所示,从左上角顶点出发,先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,然后遍历下一个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,以此类推,直至所有顶点访问完毕。
图 9-9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
1. 算法实现
BFS 通常借助队列来实现。队列具有“先入先出”的性质,这与 BFS 的“由近及远”的思想异曲同工。
- 将遍历起始顶点 startVet 加入队列,并开启循环。
- 在循环的每轮迭代中,弹出队首顶点并记录访问,然后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加入到队列尾部。
- 循环步骤 2. ,直到所有顶点被访问完成后结束。
为了防止重复遍历顶点,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哈希表 visited 来记录哪些节点已被访问。
graph_bfs.cpp
/* 广度优先遍历 BFS */
// 使用邻接表来表示图,以便获取指定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
vector<Vertex *> graphBFS(GraphAdjList &graph, Vertex *startVet) {
// 顶点遍历序列
vector<Vertex *> res;
// 哈希表,用于记录已被访问过的顶点
unordered_set<Vertex *> visited = {startVet};
// 队列用于实现 BFS
queue<Vertex *> que;
que.push(startVet);
// 以顶点 vet 为起点,循环直至访问完所有顶点
while (!que.empty()) {
Vertex *vet = que.front();
que.pop(); // 队首顶点出队
res.push_back(vet); // 记录访问顶点
// 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
for (auto adjVet : graph.adjList[vet]) {
if (visited.count(adjVet))
continue; // 跳过已被访问过的顶点
que.push(adjVet); // 只入队未访问的顶点
visited.emplace(adjVet); // 标记该顶点已被访问
}
}
// 返回顶点遍历序列
return res;
}
代码相对抽象,建议对照图 9-10 来加深理解。
图 9-10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步骤
广度优先遍历的序列是否唯一?
不唯一。广度优先遍历只要求按“由近及远”的顺序遍历,而多个相同距离的顶点的遍历顺序是允许被任意打乱的。以图 9-10 为例,顶点 1、3 的访问顺序可以交换、顶点 2、4、6 的访问顺序也可以任意交换。
2. 复杂度分析
时间复杂度: 所有顶点都会入队并出队一次,使用 O(|V|) 时间;在遍历邻接顶点的过程中,由于是无向图,因此所有边都会被访问 2 次,使用 O(2|E|) 时间;总体使用 O(|V|+|E|) 时间。
空间复杂度: 列表 res ,哈希表 visited ,队列 que 中的顶点数量最多为 |V| ,使用 O(|V|) 空间。
9.3.2 深度优先遍历
深度优先遍历是一种优先走到底、无路可走再回头的遍历方式。如图 9-11 所示,从左上角顶点出发,访问当前顶点的某个邻接顶点,直到走到尽头时返回,再继续走到尽头并返回,以此类推,直至所有顶点遍历完成。
图 9-11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
1. 算法实现
这种“走到尽头再返回”的算法范式通常基于递归来实现。与广度优先遍历类似,在深度优先遍历中我们也需要借助一个哈希表 visited 来记录已被访问的顶点,以避免重复访问顶点。
graph_dfs.cpp
/* 深度优先遍历 DFS 辅助函数 */
void dfs(GraphAdjList &graph, unordered_set<Vertex *> &visited, vector<Vertex *> &res, Vertex *vet) {
res.push_back(vet); // 记录访问顶点
visited.emplace(vet); // 标记该顶点已被访问
// 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
for (Vertex *adjVet : graph.adjList[vet]) {
if (visited.count(adjVet))
continue; // 跳过已被访问过的顶点
// 递归访问邻接顶点
dfs(graph, visited, res, adjVet);
}
}
/* 深度优先遍历 DFS */
// 使用邻接表来表示图,以便获取指定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
vector<Vertex *> graphDFS(GraphAdjList &graph, Vertex *startVet) {
// 顶点遍历序列
vector<Vertex *> res;
// 哈希表,用于记录已被访问过的顶点
unordered_set<Vertex *> visited;
dfs(graph, visited, res, startVet);
return res;
}
深度优先遍历的算法流程如图 9-12 所示。
- 直虚线代表向下递推,表示开启了一个新的递归方法来访问新顶点。
- 曲虚线代表向上回溯,表示此递归方法已经返回,回溯到了开启此递归方法的位置。
为了加深理解,建议将图示与代码结合起来,在脑中(或者用笔画下来)模拟整个 DFS 过程,包括每个递归方法何时开启、何时返回。
图 9-12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步骤
深度优先遍历的序列是否唯一?
与广度优先遍历类似,深度优先遍历序列的顺序也不是唯一的。给定某顶点,先往哪个方向探索都可以,即邻接顶点的顺序可以任意打乱,都是深度优先遍历。
以树的遍历为例,“根 → 左 → 右”、“左 → 根 → 右”、“左 → 右 → 根”分别对应前序、中序、后序遍历,它们展示了三种不同的遍历优先级,然而这三者都属于深度优先遍历。
2. 复杂度分析
时间复杂度: 所有顶点都会被访问 1 次,使用 O(|V|) 时间;所有边都会被访问 2 次,使用 O(2|E|) 时间;总体使用 O(|V|+|E|) 时间。
空间复杂度: 列表 res ,哈希表 visited 顶点数量最多为 |V| ,递归深度最大为 |V| ,因此使用 O(|V|) 空间。